上海CES Asia 亚洲热门看点指南
5月25日,首届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就将于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2015 CES Asia以“互联互通”、“创新”和“物联网”为主题。尽管本届CES Asia是CES首次在亚洲举行,但是依然吸引了包括凯迪拉克、福特、中国移动、英特尔、三星和京东等国内外重量级企业参加。除此以外,一些专注于智能硬件的小微企业也将会带来自己的产品参展。那么,这么多企业的加入,本届CES Asia上有哪些热门产品和技术值得看?
传统IT
传统IT厂商依然是这类消费电子展会的传统亮点。本次包括IBM、三星以及Intel在内的国际大厂均会出席,其中IBM大中华地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还将进行一场相关的主旨演讲。而三星作为最接近消费级用户的厂商,除了会展现基于Tizen的物联网相关技术解决方案之外,其基于Tizen的消费级智能手表Gear S 和Tizen智能手机以及最新发布的Galaxy S 6以及Galaxy S 6 Edge也是我非常期待能见到的产品。至于其虚拟现实设备Gear VR是否会展出则并未有明确消息。
至于英特尔,除了同样会做一场主题演讲外,我非常渴望看到他们能展示第六代Skylake芯片和样品,毕竟它将展现未来两年各种移动计算产品的发展方向。
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方面,本次CES Asia京东将以“官方行业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会,将会带来智能家居、语音控制等创新智能产品和应用。在京东展台上,观众可以看到“京东智能”搭建的基于京东JD+生态的高品质智能产品,结合京东智能云、微联应用的智能互联生活场景展示,IT数码和智能家电部门带来的合作伙伴热点智能产品,京东金融众筹平台上最新最热的项目等等。
此外,还有一家号称能够超越Facebook的Oculus VR虚拟现实头盔的中国厂商多哚将会推出全球第一款眼镜大小的VR智能眼镜dlodlo Glass V1。这款产品主要特点是自带契合VR虚拟现实的操作系统,采用高达2K的全高清分辨率显示屏,而只有眼镜大小的体积。它可以让消费者随时随地使用,并且从分辨率来看,它有着远超Oculus Rift DK2的显示效果。
传统家电
传统家电领域,由于在今年的美国CES上乐视携手高通展示了超级电视X60S。而在本届CES Asia上,我们已经明确乐视官方商城将会参展,而其超级电视和乐视手机等产品将以怎样的形式出现也是我的一个关注热点。
除了乐视以外,去年终于艰难入华的微软XboxOne也将首次在国内的大型展会上露面。我已经和微软方面进行了一些沟通,但对方还无法透露是否会在CES Asia上带来更多国行XboxOne游戏。此外,我得到线报说日系音响大厂安桥将与QQ音乐合作,在本届CES Asia上推出一款采用双无线技术+触摸控制的新音箱产品,同样非常令人期待。
汽车科技
作为豪华汽车品牌中的典范,在本次CES Asia上凯迪拉克将携手安吉星共同参展。我最为关心的是凯迪拉克即将在年内推出搭载安吉星4G LTE技术的车型是否会出现在展台上。毕竟,到目前为止国内车载移动技术依旧停留在3G时代,我们急切渴望看到由一款基于4G LTE技术的新车型来打破目前的僵局。
不同于市面上其他汽车品牌的无线网络,凯迪拉克的优势在于为用户提供与整车深度集成的安吉星车载4G Wi-Fi热点。这个技术实际是与中国移动合作,具有不断电、信号强、覆盖广的特点。有了这样一个大型的“随身热点”,即使我们在户外远行全车人也能享受到便捷的移动网络服务,且理论数据传输速度是传统3G的10倍!基于稳定高速的车载4G LTE网络,汽车驾驶将被融入用户的数字生活,让用户与车辆紧密相联,时时在线,实现全面的人机互动互联,体验“货真价实”的车载联网生活。
此外,为了配合此次4G LTE功能的引入,上海通用安吉星对其硬件及后台系统都做了全方位的升级,相比过去的移动互联服务及行业内其他品牌的服务,能够实时采集分析车辆数据,保障用户人身财产安全、提升出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改善用户体验,为用户带来更多利益。
在本次展会现场,凯迪拉克还将演示适配流行的可穿戴设备的APP应用。
我曾经写博客介绍过手机上的MyCadillac App应用,它的便捷、功能之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这次凯迪拉克将把这种远程控制的终端从手机扩展到更为时尚的智能穿戴设备上!无论你佩戴的是Apple Watch还是三星Gear S,通过可穿戴设备的APP应用,就可以直接用智能手表实现远程车门上锁/解锁、远程启动、闪灯/鸣号、查看车停位置及车况数据刷新等核心操控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在Apple Watch上更可实现通过语音Siri系统对各种功能的操作,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和迅速。
除了以上这些,在3D打印、绿色科技等领域,还有很多企业会带来其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希望本届CES Asia能给这些高新技术企业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同时也能向世界更好的展示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的实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