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当日元、欧元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个接一个地呈现贬值趋势之时,韩元却在呈现强势升值势头。就在上周的首尔外汇市场,韩元对美元汇率创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高纪录,引发韩国国内媒体的担忧。
在韩元升值的背后是韩国出口产业亮丽的成绩:2013年韩国经常项目顺差超过700亿美元,创下历史之最。不过,自今年年初至今,韩元的升值和人民币的贬值似乎已经让韩国国内对韩中两国产业竞争力有了新的警惕。
早在今年1月份,韩国央行[微博]就表示,日元的走弱会直接影响到韩国的一些产业,尤其是韩国的汽车、钢铁和机械行业,以机械行业最大。
据韩联社报道,本月8日,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发布了《韩中日出口竞争力比较》报告。在石化、钢铁、钢铁制品、机械、IT、汽车、造船、精密仪器等8个领域,韩国在IT、造船领域比中国具有竞争优势,但在钢铁、钢铁制品、机械等领域中,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已经领先韩国。与韩国国内研究机构2013年的研究报告相比,在钢铁和机械领域,中国相对于韩国已经从“差距不断缩小”到“超越”。
“与中国人相比,韩国人的危机意识一直都非常明显,这就是两个民族文化和性格的差异吧。”李伟(化名),一位LG化学中国区的员工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评论道。
虽然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多数财经人士持有以下观点:韩元对美元超过50%的贬值幅度造就了韩国大企业追赶日本企业的辉煌,但韩国公司的成就和风格对国内产业和科技领域的人士来说更多的是“榜样”。
从半导体、汽车到核电站,韩国出口型产业的成功更是中国同行虚心研究和学习的案例。不过,韩国国内的危机意识也并非是谦虚的表现,事实上,韩国产业国际竞争力领域的“乌云”正在聚集。
据路透社报道,本月6日,韩国水利与核电公司(KHNP)表示已经关闭蔚珍核电站一号反应堆。目前,韩国一共建设有23个核反应堆,这已经是第5个停止运营的核反应堆。自2012年起,韩国在核电领域就接连爆出零部件在安全认证过程中存在隐患的“丑闻”。而在李明博总统时期,韩国公司曾一举拿下阿联酋高达50亿美元的核电项目,核电有望成为继半导体、造船、汽车和钢铁之后新的出口主力产业。
“韩国品牌的汽车外观看起来很吸引人,但真驾驶起来你就知道品质如何。应该承认,与欧美日系品牌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不止一位国内汽车行业媒体的同行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过同样的评价。
在比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IT和造船领域,还不如说就是由一家企业——三星[微博]在与中国产业竞争。
作为一家企业,三星集团的营收规模占韩国GDP的20%,在2013年,三星集团旗下子公司的利润中约有90%来自三星电子;三星电子的股票市值占韩国股市总市值的近15%,利润甚至占到2013年韩国10大企业集团87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50%。而三星电子的多数利润来自智能手机部门。正是这种脆弱性让韩国国内不得不对三星电子对整个国民经济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担忧。
事实上,进入2014年的三星电子也正走在“十字路口”。尤其是5月份,会长李健熙的心脏健康问题真正成了关系韩国经济前途的大事件。而李氏家族第三代可能将面临的巨额遗产税在传媒界引起的关注也压过了三星电子Tizen(泰泽)操作系统的发布。
“2011年韩国政府就公开推动三星和LG等大公司推出自己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但当时三星并没有给予回应。三星现在推出Tizen,是福是祸,或许都是一个新的开端。”刘冬,一位国内IT业人士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评论道。
“Tizen的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现在已经问世,既没有听说三星将为Tizen建立自己的应用生态系统,也没有听说Tizen就是兼容安卓。”刘冬表示道,“即使兼容安卓的应用,也未必就表明Tizen就是安卓的改进版。”
对于Tizen的未来,记者注意到,几乎没有IT业人士看好。“诺基亚[微博]从手机的王者掉下来;塞班的生态系统建立失败;黑霉也承认生态系统失败。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联通[微博](3.15, -0.01, -0.32%)这样的运营商也曾推出过自己的操作系统,而且那还真不是拿安卓改的,编译器是用C语言写的。如果连运营商都建立不了自己的应用生态系统,更何况三星这样以硬件见长的公司?”刘冬进一步评论道,软件和硬件是两种不同的文化。
从CPU、存储到显示屏,再到品牌智能手机,三星的垂直一体化将面临来自美国、中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竞争。在此之前,日本消费电子产业也曾经是类似的模式,但在软件和应用领域,与诺基亚和黑霉一样难挡美国文化风靡全球的竞争优势。
“如果说全世界能做操作系统的有100人,50人在微软,50人在谷歌[微博],真不知道三星是怎么想的?”一位曾任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微博]的IT业人士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评论道,日本和台湾企业的教训都已经表明,亚洲专长于生产制造的企业文化难以在软件这类需要文化特性和创造力的领域有所作为。
“如果你不把三星当作一家韩国公司就容易理解三星的成功了。愿意花大价钱从美日竞争对手处挖技术人才,经营人才也持国际化立场,强悍的经营风格,这都是已经国际化的三星的另一面。但韩国有可以支撑本国产业真正以创新获得国际竞争力的土壤吗?除了那些财阀,你听说过韩国高科技中小企业成长为世界级大公司的故事吗?”
|
|